业内普遍认为,重税远远超出中国光伏行业能够承受的范围
中国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0%。但在光伏行业在受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的内外夹击下,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政府对太阳能加速发展的希望,将为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这将大力提振煎熬中的中国光伏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信心。鼓励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定分布式能源标准,完善分布式能源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和政策,努力实现分布式发电直供及无歧视、无障碍接入电网。白皮书提出,大力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
他认为,创造良性的创新机制,在能源之间实现自由切换,提高便利性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2011年,中国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3年后要实现2100万千瓦的目标并不容易。还有一部分叫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这个目前只用在了金太阳工程项目上。
就说2010年67美金每公斤,到现在已经降到22美金每公斤,这就给光伏降价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国内市场尚未启动,已有项目诸多陷阱,令人望而却步。之所以光伏组件能够成本迅速下降也跟多晶硅材料的成本下降有关系。第一,要促进产业的合理整合。
中国现在鼓励光伏市场政策是两块,一块是可再生能源电力附加,我们交的电费里8厘钱一度电,一年是200亿左右。中国光伏产业的困境和出路?困境:产能严重过剩。
未来三五年光伏组件的成本还有可能下降50%,这是令人很振奋了。按照德国的补贴方式应该是固定上网电价的方式。如果说只有了国家项目,有了钱,有了电网接入的问题解决,够不够?不够?还有如何整合现有过剩的产能。合理的商业模式,生产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开发商融资问题。
如果新的理论变成真实的产品,几微米厚的电池,效率高达95%,那么任何奇迹都会发生。随即,国家能源据出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示范区。前15位太阳能电池厂家,前15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厂家,前15位的产能已经能够满足全球60%的需求。当然这是从电价上开始补贴。
刘振亚六字真言:欢迎、支持、服务。再有钱从哪来?现在国家已经把它堆到财政部,财政部出台的文件就是统一使用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基金。
去年中国多晶硅产量达到8.4万吨,占到全世界第一位,而且从今后几年来看,多晶硅产能要远远大于实际需求,所以多晶硅的价格是不会在今后几年反弹的,这就为光伏进一步降价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基础。实际上德国民用电电费达到25欧分,所以在2011-2012年已经进入平价。
前十年光伏是飞速增长期,平均年增长率是58.6%,2001-2011年。这样一个大的产业你不能让它自生自灭,受制约以后,国家一定要出台政策。今后几年按照欧洲光伏产业协会的预测,平均增长率达到22%。当然最后出台并不取决于行业的认识,还有社会的因素和政治的因素在里头,所以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这是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变化,从过去六年来看,光伏组件下降幅度达到86%,系统价格下降了80%以上,当然最近的投标不是特别正常,现在是超低价竞争,组件价格已经报到了3块多,系统价格达到了6块钱一个千瓦。这是考验国家领导人智慧的,光伏产业恰恰存在着同质化这样一个严重的现象,你直接想进来捞一把的,他也拿到同样的测试验证,你拿技术门槛卡不住,最后又会杂用市场一片混乱,超低价的竞争。
并且给出了数据,今年全球整个光伏市场价值是770亿,欧洲价值是510亿。电网企业在并网申请受理、接入系统方案制订、合同和协议签署、并网验收和并网调试全过程服务中,不收取任何费用。
最新高效电池的结构和微矩阵电池,还有全光谱吸收电池和印刷电池都已经开始出现。那么中国现在如何有效的度过这个困境呢?因为每年光出口中国光伏有200亿,这在电子行业是列在前五位的。
金太阳工程曾经为了解决并网难问题出了一个文件,紧接着国家能源据出台了100号文。这次大会报告,前两位都是物理学家。
另外光伏到现在已经达到了平价消费的特点,在欧洲电网电价在20-25欧分,但光伏已经低于电价,所以进入了平价消费。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表示,从目前中国太阳能行业的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看,中国的光伏太阳能行业前景可期,尽管存在低价竞争和国外双反调查等挑战,但在未来两年中国光伏太阳能行业可能会再次转好。出路在哪呢?1、启动国内市场。大家都知道2008年的时候,多晶硅曾经一公斤卖到500美金,当然我们不说2008年。
根据现在的统计,今年的装机30-35个G瓦,去年是29.6G瓦,比去年仍然有一个市场增长,但整个增长率降到了20%。另外光伏的前景还是非常可光的,这里是今后三五年的目标,这三五年的目标就已经很令人震撼了。
中国并网难问题,在一夜之间就已经解决了,所以资金的问题解决了,并网的问题解决了,最重要的几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美国、欧盟双反雪上加霜。
原来有补贴资金拖欠的问题,现在是缺多少,财政部拿多少,所以现在资金问题已经解决了。1微米厚的电池效率可以达到30%以上。
全球的电池组件产能60G瓦,实际去年装机不到30个G,中国产能40G瓦,去年实际产量20G瓦,百分之百过剩,这是直接导致今天超低价竞争的原因。就是说如何能够克服同质化现象,又不违反市场规律,这样来促进产业整合,这样才是考验我们智慧的问题。原来我们知道靠工艺技术,最后也只能达到这样一个极限效率,那现在效率最高是43.5%,你不可能突破热载流子极限,现在可以突破热载流子极限,可以达到90%左右的效率。每年60亿国家补贴要撬动1500亿市场,很好的融资环境不解决的话,是起不到作用。
那么在最近几年进入到平价消费,主要得益于光伏成本的降低。当然还有更令人振奋的,2012年9月第27届欧洲光伏年会,根据新的理论,光伏电池技术突破还有很大潜力,将光捕捉和电荷分离分别采用不同的结构和材料、理解光子带隙不同于电子带隙,从光子热动力学突破热载流子极限。
最后有一个记者问,如果对中国的双反成功,欧盟能得到什么好处?当时在会上马上就一个人站出来,那肯定是对大家都不利。要知道去年风电发电量1千亿千瓦时,1千亿度电,现在平均每度补2毛钱。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未来光伏国际形势。因为产能过剩是一个现实问题,如果没有产业整合是不可能的。